首页 爱游戏app官方最新版ios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
语文书里的李商隐:此情可待成追忆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08:48    点击次数:185

公元813年,李商隐出生于河南荥阳。李商隐的父亲李嗣,曾任殿中侍御史,在李商隐出生的时候,李嗣任获嘉县令(今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)。

尽管李商隐出身小官僚家庭,然而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已经深深刻入了李商隐的脑子里。

李商隐天资聪颖,再加上刻苦学习,他“五岁诵经文,七岁弄笔砚”,还有一位精通五经和书法的同族叔父,常教他读经习文。

在李商隐10岁,他的父亲在浙江幕府去世。他和母亲、弟妹们回到了河南故乡,家中生活贫困,要靠亲戚接济。

李商隐是长子,因此也就背负上了撑持门户的责任。年幼的他为别人抄书挣钱,贴补家用。

在唐朝,人们崇尚道教,信奉道术。李商隐在十五岁的时候,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,他与玉阳山灵都观入道的姓宋女冠结识并相爱。

但因宫规森严,他们平常很少见面,只好暗中传递诗书,以寄相思。后因事发,两人的恋情不了了之。

此期间,李商隐所写的以《无题》为题的诗篇计有二十首,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。下面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(初中必背)。

无 题

[唐]李商隐

相见时难别亦难,东风无力百花残。

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。

晓镜但愁云鬓改,夜吟应觉月光寒。

蓬山此去无多路,青鸟殷勤为探看。

李商隐早年的贫苦生活使他养成了忧郁、敏感、清高的性格。他渴望早日功成名就,以求光宗耀祖。

公元829年,李商隐十六岁,他全家搬到了洛阳。他写下两篇优秀的文章《才论》《圣论》,获得一些士大夫的赞赏。

当时任天平军节度使的令狐楚,看到李商隐的文章后拍案叫绝。

他得知李商隐生活窘迫,马上邀请他来自己府内居住,让他做儿子令狐绹的陪读,每月给他薪酬。

令狐楚注重贤能,他对李商隐比对自己的儿子还好。就这样,李商隐从一个一清二白的布衣,摇身变成了贵族公子的随从好友。

李商隐晦幽缠绵的文字,吸引了当时著名大诗人白居易的注意。

白居易非常欣赏他,在临终前委托李商隐给他写墓志铭。

李商隐从十六岁到二十五岁,一共参加了四次科考,但一直没有入选。

此时,朝廷宦官专政,反对宦官的官员大都受到排挤打击。

依附宦官的官员又分为两派:以牛僧儒为首领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首领的李党。

这两派官员互相倾轧,争斗不休,闹了将近四十年,历史上称为“牛李党争”。

令狐楚和牛增儒的关系很好,所以被认为是牛党。

公元837年,二十七岁的李商隐第五次参加科考,未果,却被令狐绹举荐成功。

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比不过权贵们的一句话,李商隐虽被举荐成功却高兴不起来。此时,他收到了恩师令狐楚病危的消息。

令狐楚在临终之际,让李商隐帮他写遗表交给朝廷。他想借此机会最后一次提携一下李商隐,可是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。

公元838年,李商隐收到泾源节度使王茂元的邀请。为了养家糊口,李商隐便答应他做幕僚。

李商隐一个人从长安前往甘肃赴职。一路上,他见到一派萧瑟肃杀的景象,百姓流离失所,他悲愤地写下了政治长诗《行次西郊作一百韵》。

这首长诗记录了一代王朝兴亡的历史,揭露了唐王朝内部的腐败与社会的危机,是难得的诗史杰作。

甘肃的节度使王茂元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,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。

然而,这桩婚姻却将李商隐拖入了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。

李商隐的岳父王茂元和李德裕关系甚好,被外人视为李党。

而李商隐那位去世不久的恩师令狐楚却是牛党的重要力量。

李商隐迎娶王茂元的女儿后,令狐绹就给李商隐写信,说他是“忘家恩,放利偷合“,并开始对李商隐打击报复。

于是乎,李商隐受到了京城人士的排挤,人人骂他是一个背信弃义的小人。

公元839春天,参加授官考试的李商隐,直接在复审中被除名。因为主持这一复审工作的正是牛党成员。李商隐不得不推迟一年才能继续考试。

第二年,李商隐再次参加授官考试,终于通过,得到了秘书省校书郎的职位。

这是一个低级的官职,但有一定的发展机会。可没过多久,又被调任弘农(今河南灵宝)县尉。

虽然县尉与校书郎的品级差不多,但远离权力的中心,显然会影响以后的发展。

到任后,李商隐发现这个县尉就是朝廷用来欺压百姓的,上任一年就愤然辞职。

随后,他岳父所在的李党又在朝廷上活跃了起来。然而此时,李商隐的母亲去世了,他只能回家守孝。

公元845年十月,李商隐结束了守孝,重新回到秘书省。

此时,唐武宗与宰相李德裕的合作关系已经到了晚期。次年三月,唐武宗去世。

经过一系列的宫廷斗争,唐宣宗李忱即位,他尤其厌恶李德裕,牛党新势力逐渐占据了重要位置。

李党失去了宠幸,李商隐的求仕之路再一次被搁置。

李商隐的岳父出征时因病去世。他又有了儿子李衮师,处境变得更加艰难,他不得不整日为了生计奔波。

公元847年,和李德裕交好的征南将军郑亚,向李商隐发出了邀请,于是,李商隐去了桂林投奔郑亚。

某个深夜,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,他默默凝视着眼前的烛火,倾听着夜雨残荷的声音,给远在长安的妻子写了一首诗《夜雨寄北》(初中必背)。

夜雨寄北

[唐]李商隐

君问归期未有期,巴山夜雨涨秋池。

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话巴山夜雨时。

可不到一年,郑亚被贬,李商隐又失魂落魄地回到了京城。

为了求得一官半职,他不得不低下头来,屡屡写信给已贵为宰相的令狐绹,但一封封信件如石沉大海,都没有得到回应。

最后,他还是凭着自己考试,再次谋求到一个小县尉的职务。

值得讽刺的是,十年前他也是这样一个相当的职位。

十年的兜兜转转,他又回到了原点。对于在政治上颇有抱负的李商隐来说,实在是心有不甘。

公元848年,李商隐作了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《贾生》,通过引用汉文帝与贾谊的故事,表达了他对当时晚唐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(初中必背)。

贾 生

[唐]李商隐

宣室求贤访逐臣,贾生才调更无伦。

可怜夜半虚前席,不问苍生问鬼神。

李商隐担任这次小县尉的时间不长,又被调回京城。

公元850年,李商隐得到武宁军节度使卢弘止的邀请,前往徐州任职。

卢弘止是一位有能力的官员,对李商隐也非常欣赏。如果他的仕途顺利,李商隐可能还有实现抱负的机会。

令人遗憾的是,李商隐追随卢弘止仅仅一年多后,卢弘止就病故了。

已近不惑之年的李商隐倍感沮丧,他虽有满腹才华,可仕途屡屡受挫,靠山山倒,靠人人去,他不得不再一次另谋生路。

公元852年,李商隐的妻子王氏在春夏间病逝。他与妻子的感情很好,但李商隐多年在外游历,夫妻大都聚少离多。

可以想象,李商隐对于妻子心存歉疚;而他仕途上的坎坷,无疑增加了这份歉疚之情。

妻子去世一年后的七月七日夜晚,李商隐仰望星空,遥想牛郎织女相聚的情景,深深思念起自己的亡妻,作《七夕》以示悼念(初中必背)。

七 夕

[唐]李商隐

鸾扇斜分凤幄开,星桥横过鹊飞回。

争将世上无期别,换得年年一度来。

这年秋天,被任命为西川节度使的柳仲郢向李商隐发出了邀请,希望他能随自己去西南边境的四川任职。

李商隐接受了参军的职位,他在简单地安排了家事之后,于十一月入川赴职。

他在四川的梓州幕府生活了四年,大部分时间都郁郁寡欢。

他曾一度对佛教发生了很大的兴趣,与当地的僧人交往,并捐钱刊印佛经,甚至想过出家为僧。在此期间,他作了《嫦娥》(小学必背)。

嫦 娥

[唐]李商隐

云母屏风烛影深,长河渐落晓星沉。

嫦娥应悔偷灵药,碧海青天夜夜心。

这段时间是李商隐宦游生涯中最平淡稳定的时期,但他的政治热情却被这一路坎坷渐渐耗尽,此时的他已没有心力去追求仕途的成功了。

后来,柳仲郢被调回京城任职。出于照顾,他给李商隐安排了一个盐铁推官的职位,虽然品阶低,待遇却比较丰厚。

李商隐在这个职位上工作了两到三年,罢职后回到故乡闲居。

将不久于人世的李商隐,回忆起自己一生所有的悲喜,化作他生命里的最后一首诗《锦瑟》(高中必背)。

锦 瑟

[唐]李商隐

锦瑟无端五十弦,一弦一柱思华年。

庄生晓梦迷蝴蝶,望帝春心托杜鹃。

沧海月明珠有泪,蓝田日暖玉生烟。

此情可待成追忆,只是当时已惘然。

在诗中,李商隐追忆了自己的青春年华,感伤自己怀才不遇,一生困顿终不得志,临别之际再回首,幡然醒悟已是惘然。

这一生会不会只是一场梦?这是我的梦,还是别人梦见了我?

到人生的尽头才发现生命的一切,只不过是一场回忆。

然而,在当时体验的百般滋味却是那么的真切,让人执着不忍放下。

既然人生是一场考验,生不带来,死也不过是一抔黃土,我们是不是更应该看淡生命中的苦难,细细品味和珍惜生活里的甜呢?

公元858年初冬,李商隐在家乡病故。正逢一场初雪,落了片茫茫大地真干净。



Powered by 爱游戏app官方最新版ios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